机械网-留住“海上森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6月8日是第102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03个";全国海洋宣扬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面对红树林退化和面积减少的要挟,专家建议留住";海上森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科学》上的1篇论文指出,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少,到2050年,遍及各地海岸的红树林或将没法承受海平面上升之重,终究致使红树林生态系统消失。这1预测,引发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但是,被誉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所面临的要挟不但如此,人类在大量海岸线周边的围填海、造堤坝等沿海开发活动阻断了红树林向内陆迁移的空间,";前淹后断"致使的整体衰退危险正不断逼近白色糠疹。2000年以来,我国已开始采取行动,目前,我国成为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1,但上述要挟依然存在。那末,红树林和其涵盖的生态系统有何重要作用?为什么要进1步加强保护?";海岸卫士"";造陆先锋"和";生物乐园"红树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浅滩上的稀有木本植物,主要散布在北纬25°~南纬25°之间。虽称";红树",但它并不是红色,本是绿色白癜风人群,有些名字只因人类可从其富含丹宁的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人们通常说的红树林则指的是红树及其生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研究员范航清介绍,全球红树植物现有72种,2015年时统计的总面积约相当于我国山东省大小。我国红树林面积约相当于全球总面积的1.7%~2.3%,主要散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港澳台的海岸线上,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功能上看,红树林有净化、防浪、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促淤造陆、旅游、科研教育等多重作用,因此,被人们形容为‘海岸卫士’‘造陆先锋’。"范航清说。红树林可对陆海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资、重金属、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富集,并可增进悬浊物的沉积,净化作用突出。同时,单位面积红树林的固碳能力是热带雨林的6倍,是全球的固碳热门,在下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作用。红树林致密的林冠和强大的根系是热带海岸的第1道防线,防风防浪护堤作用显著,有测算显示,1千米红树林散布的海岸线每一年可提供约价值8万元的台风灾害防护效益。它同时也可减缓水流,增进悬浮颗粒物沉降,保护了陆地不受海水腐蚀。另外,红树林是迄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1,统计显示,中国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1766倍,其中物种约3000种,可谓";生物乐园"。";可见,红树林具有很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在世界16种主要生态系统中排名第4。"范航清说。我国红树林";先减复增"但仍面临要挟但是,近50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和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全球超过3分之1的红树林却已消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廖宝文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40多年间,我国也已损失了73%的红树林,直到2000年左右,开始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范航清介绍,近20年来,我国采取行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目前建有不同级别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30个,全国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2.71%,远远超过全球25%的平均水平。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红树林湿地面积为34472.1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5311.8公顷,比2001年有林地增加了14.92%,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1。但是,要挟依然存在。种群退化是红树林面临的严峻挑战。统计显示,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树林占据了中国红树林的绝大部份,原生林不到10%;70%的红树林高度不超过2米,90%以上的红树林高度小于4米。据最新统计,中国红树林中有50%的种类已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究其缘由,中国海堤人工海岸线2015年长14500千米,占中国大陆海岸线80%,而20年前仅占18%。超过80%的红树林被堤坝和陆岸隔开,";虾塘海堤滩涂"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海岸景观。";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不断升高,红树林却被海堤挡住了退路,自然面临着整体衰退的问题。"范航清说。这一样致使了沿海宜林滩涂的不足,虽然各地纷纭尝试扩种红树林来恢复其面积,但合适红树林树种生长的近海滩涂稀缺,使得红树林面积增长面临窘境。同时,最近几年来肆虐我国沿海的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直接危害着生态位相近的红树林,陆源污染、养殖污染、近海海洋生物质源过度捕捞利用的问题,也一样要挟着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亟待统1监督管理和可延续利用方案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亟待完善和加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清华指出,从法律法规来看,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虽从不同角度对红树林保护有所规定,但未进1步细化对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监督职责分工。目前沿海各地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根据相干法律法规对红树林及其滩涂湿地进行管理,管理分散,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兼顾计划不足,常常将造林同等于生态修复,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完全性。因此,陈清华建议,应加强红树林生态保护统1监督管理。结合正在展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内容,明确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林业等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并完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制度,严格红树林生态保护监督执法,细化生态系统侵害赔偿和生态补偿责任与标准。廖宝文认为,我国沿海虾塘是扩大中国红树林的重要空间。他建议,退塘还林、虾塘生态改造应成为我国红树林修复重要途径。但是,养殖业触及沿海居民生计,如何处理好保护红树林和公道利用沿海空间资源的关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则是进1步保护好红树林的重要保障。范航清介绍,为解决这1问题,广西探索出了红树林滨海湿地1体化生态修复体技术体系,通过地埋管道、地下养鱼、地上种红树,使沿海养殖与红树林生长并存,同时,建造生态海堤和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探索堤外红树林的原位生态利用和堤内传统虾塘的生态改造产业化升级。";红树林的保护应立足于生态系统高度,不但是保护林子、野生动物或造林,还要斟酌鱼类、底栖生物和水文等,更要尊重周边社区利益单纯糠疹,寻觅‘红树林友好’的可延续利用方案和关键技术,增进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红树林恢复、管理和治理。"范航清说。(来源:光明日报记者杨舒)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留住“海上森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